较好黄翠珍人大代表的文化情结
2020-09-19 10:23:41 兴城星座网
黄翠珍:人大代表的文化情结
广西通讯员 老海林
我明玉娇本性纯,十几年前结了婚,殊知夫君命太短,两年未满化阴魂黄翠珍动情地演绎着受虐待的婆婆。伴着唱词,她双手时而捏成莲花状,时而掩面而泣,双脚踏着舞步,脸上喜、怒、哀、乐表现得淋漓尽致
这段唱词出自鹿儿戏剧集《婆媳风波》,讲述了婆婆含辛茹苦养大儿子,却遭儿子、儿媳虐待,儿子、儿媳终无好下场的的故事。这出戏每逢上演都获好评,一些感同身受的观众都流过泪,年轻人看后也学会了善待老人,孙子也主动为奶奶送上饭菜,这应该是文艺的教育功能了。黄翠珍说。
身兼广西苍梧县大坡镇人大代表、鹿儿戏传承人双重身份的黄翠珍,把自己嫁给了鹿儿戏的演出上。她说,我作为人大代表最大的职责就是传承农村文化,每次参加会议,我都提出扶持鹿儿戏发展的意见,使之迎来文化的春天。她还戏言近来有喜了,笔者一群人惊讶得张大嘴巴,她年近五十身体的生命力还如此强盛。黄翠珍哈哈大笑说,你们误会了,是广大戏谜同喜大坡镇河步村鹿儿戏传习基地正式揭牌成立了。笔者被她的幽默逗得捧腹大笑。
大坡镇鹿儿戏有今天的规模,绕不开它的传承人黄翠珍,她是农村文化演员中尤为突出的苦行僧与守望者。生于1962年的黄翠珍,容貌纯朴,身段修长,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,双目炯炯有神,她属于半路出家学艺。
当鹿儿戏在2000年逐步复苏时,黄翠珍便对鹿儿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但当时孩子小,精力都花在养儿育女上,她只能把对艺术的爱深埋心底。作为人大代表,黄翠珍深受村民拥护,有一些读书不多却热爱鹿儿戏的妇女常常请她教念唱词,久而久之,黄翠珍也被扯上瘾,情不自禁地爱上了鹿儿戏。拗不过姐妹们的软硬兼施,她便试着演唱,结果嘴巴一张便一发不可收拾,唱出了一片新天地。她唱得字正腔圆,感染力强,得到了在场的老艺人们一致肯定,当即提出让黄翠珍做花旦唱主角。黄翠珍认为自己只是班门弄斧,婉拒了。老艺人们认定黄翠珍是一块好苗子好料子,好刀要用好钢铸,不然这手艺就要荒废失传了。老艺人们登门造访,苦口婆心做黄翠珍的思想工作。黄翠珍丈夫见状,也劝妻子成人之美,体谅老人的一片苦心。黄翠珍笑着说:家里的一把手发话,令我心动了,埋藏在心底的戏梦像石油一样被抽了出来。
黄翠珍第一次登台演出就好评如潮,把角色的喜怒哀乐演绎得淋漓尽致,各种动作浑然天成,像一位久经舞台的专业演员。群众的认可,是她进步的驱动力,但她知道业精于勤,还要花心思琢磨表演的技巧。处在兴头上的黄翠珍,常常在梦里和闲暇反复揣摩唱法和动作,田间耕耘、洗菜洗衣也忍不住比划几下,梦里也常常忘情表演拍醒了丈夫,她将自己完全融入了戏里的角色。天道酬勤,黄翠珍经过几年苦练,演艺已经炉火纯青,形神兼备,在舞台上举手投足之间都有一种神韵一种气质。
黄翠珍往更深一层思索着,如何更好为农村文化事业献策献力。几经商量,她和一群发烧友组建了大坡镇河步子村鹿儿戏剧团,逢年过节以及办庙会都应邀演出,轮流表演《婆媳风波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梁山泊与祝英台》等五十套鹿儿戏剧目,每年演出达六十多场,足迹走遍龙圩、新地、大坡、广平等乡镇,成为越演越红的草根明星组合。
外出演戏是一件苦差事,每次仅象征性收四五百4、其他的一些可以和seo结合的推广方式:块,光车费就花了三百块,20位演员真是赚大了。黄翠珍说,但大家都没有怨言,很热情,很执着,奔波纯粹是为了心中的一份爱,都想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,幸好有一些热心人捐款、捐物,剧团运转才不至于入不敷出。鹿儿戏使黄翠珍感到没有浪费岁月,加上她有一位称职的后勤部长丈夫在她每一次演出都帮做饭、洗衣服,纯美的爱情让她感到很幸福,她享受着生活的乐趣。
在苍梧县提出文化建设以及传习基地成立前,黄翠珍就意识到要培养年轻人,让鹿儿戏传承发展下去。目前,她亲自指导8个小孩,其中有3个悟性很高,聪明伶俐,肯学多思。在基地揭牌仪式上,她们首次登台演出就克服了腼腆和惊慌,大方得体,得到黄翠珍的表扬。黄翠珍为传习基地成立做了大量的工作,整理手抄剧本、道具和演出服等陈列品。对于下一步构想,黄翠珍希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支持下,提高编剧水平,创作和排练更多与时代密切结合的优秀剧目,充分发挥基地传承作用,培养更多接班人。
鹿儿剧团取得的突出成绩,被梧州市文化部门评为优秀村屯文艺队,《红楼梦选段》在2009年全县农村文艺调演中获得优秀节目铜奖,黄翠珍在这次文艺调演也获得优秀演员奖,2010年她又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文艺骨干。